☆89.第八十七章難民的出路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八十七章 難民的出路
遼東難民在大興縣丞李義方眼前編組後,以百戶為一組被信王府的少年帶離原住處,被分別安置。
難民新的居住地以工坊為中心,向外發散開去。基本上每百戶形成一個居住點。
按信王府的安排,難民們統一規劃,集中建房。
劉才是遼東劉濟屯人,原先家中也薄有資產。雖算不上鄉紳級別,可過的也是家有長工,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。
天啟元年,對遼沈的漢民來說,那真如晴天霹靂一般,大明竟然戰敗了。
後金女真韃子來了。韃子們完全沒有安民的意思。韃子們擅長的也只是到處殺人搶掠,漢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。
仗著山村位置偏僻,劉才家心驚膽戰的過了2、3年,各地消息越來越壞。
各地生活了上百年的漢民,都成了韃子們的奴隸。
面對奴隸,韃子們不但沒有封刀,反而變得越來越瘋狂。劉才熟悉的小山屯都被韃子們殺了個雞犬不留。
漢民真的沒有活路了。
面對越來越近的屠刀,劉才只好全家逃向關內。
劉才家是有預謀的逃亡,事先準備的比較充分。他把家裏的糧食全都換成了幹糧和細軟隨身攜帶。
沒想到,人離鄉就是賤啊。
逃亡路上的艱辛就不說了。劉才的爹媽和最小的孩子都沒熬過來,先後倒在了逃亡路上。
到京城大興時,劉才全家只剩夫妻二人和兩個大點的孩子。糧食也快吃沒了,細軟也剩的不多。
更要命的是,到了京城這個初步目標,劉才發現他失去了方向。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兒去?也看不到一點生活下去的希望。
最絕望的那幾天,劉才已經準備賣身為奴了。全家都賣,只要能給口飯吃。逃難的,可能早晚都會是這種結果。
萬萬沒想到,想到這兒劉才滿心都是僥幸。
幸虧沒走哪一步。
幸虧來到了京城。
幸虧堅持到了最後一天。
真是萬幸啊,這是劉才最真的想法。
朝廷就是朝廷,朱家皇爺還真的管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。
朝廷先是開始賑濟。那粥雖然稀,可還能讓人活下去。
後來朝廷還把難民們按戶編為保甲,按百戶一保安置地方。
最稀罕的還是朝廷派來帶頭的小哥,人不大,管的多,懂得也不少,手也夠硬。
不過,那小哥下手也真狠,不聽他招呼的一律不發口糧。張家的那個老三不服,被他一下就打到在地。
好厲害。
那小哥也有真本事。難民這麽多戶,相互之間也都不熟悉,可在那小哥的安排下,沒幾天,就把房子建起來了,大夥再也不用住那破爛的窩棚了。
就沖這一點,大夥就都心服口服。
那小哥姓什麽來著?
對,姓牛,叫牛金星。
你看人家小哥這名字,一聽就是有學問的人起的。
劉才口中的牛金星,就是少年隊的牛二。
金星這個大號,還是信王親賜的。
信王當初檢閱時對他的激勵,牛二牢記在心。
從那天起,牛二瘋了一樣的訓練,終於在月底會操拿到了全隊第一。
當然,那次評比幸虧沒算內務積分。
牛二拿了第一,信王也說話算話,給他賜名金星(朱由檢的惡趣味)。對這個名字牛二非常滿意。
整個難民編組後的安置工作,都是信王府一手完成的。
安置工作的順利完成,也讓等著看熱鬧的勳貴們大吃一驚。
這點安置工作在朱由檢看來,並不算什麽。少年隊的成長讓他更加開心。
此次少年們或一人管一保,或2人管一保,竟然沒出什麽大亂子,任務都完成的不錯。
回看整個安置的過程,“這個時代的百姓要求還真是低啊!”朱由檢心中十分感慨。
信王府的安置策略很簡單,嚴格控制難民的口糧,聽話的有,不聽話的無。有挑頭鬧事的,迅速鎮壓。王府衛隊都做好了隨時出動的準備。
難民服從管理以後,信王府組織難民修建居住的房屋。不是各家修各家的,而是大家集體修建。
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。
百戶難民組織到一起,有信王府提供各種資源,修建框架式的聯排房屋速度還是很快的。
只半個多月的時間,難民就住上了新房。實際上如果不是土坯磚的限制,房屋還能再早一些成型。
有飯吃,有房住,難民的心也就穩住了。
下一步,就是安排難民的生活了。這才是真正的難題。
這些遼東失地難民註定是沒有地可以耕種。
他們未來只能靠做工而活。
在工坊還沒建成投產之前,朱由檢為他們安排的活路,就是水利工程。難民們工錢暫時沒有,有的只是基本的口糧。
有這麽多的勞力,徐光啟為皇莊設計的水利工程就可以全面鋪開了。
在徐光啟和湯若望的指揮下,難民將以百戶為單位,在皇莊展開農業水利大會戰。
此次水利工程,不單單是解決皇莊農田的水利灌溉問題,還是對皇莊所有河流地形的大摸底。修建水利設施的同時,還要找出適合修建水能機械的河段,為將來工坊的動力來源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先修水利工程對朱由檢來說,還有另外一個好處。就是可以用水利工程來磨合難民的組織協調性。
這些難民基本上都是農民出身。
來自鄉村的農民比起城市的市民,先天就缺少一種組織協調性。
農民的生活模式是自給自足。自己種糧種菜,自己織布成衣,自己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,很少與外界交流。
這種生活模式就註定了,農民天生缺少組織性,他們更容易接受宗族這種組合方式。
市民與農民不同,他們衣食來源都要靠交易獲得。他們天生就有對外交流的習慣,不交流他們很難生存下去。這種生活模式使市民更容易與陌生人組織交流,但也使得市民遠比農民更圓滑。
朱由檢的工坊需要的是產業工人,是有組織的工人,他們需要彼此協調合作。朱由檢設想中的流水線作業方式,更考驗工人的團結協作。某種意義上,產業工人和軍隊的戰士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難民們農民的心態要轉化成那種工人的職業狀態,需要大量時間的培訓。水利工程工地上的工作,恰好可以提供這種初級的培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遼東難民在大興縣丞李義方眼前編組後,以百戶為一組被信王府的少年帶離原住處,被分別安置。
難民新的居住地以工坊為中心,向外發散開去。基本上每百戶形成一個居住點。
按信王府的安排,難民們統一規劃,集中建房。
劉才是遼東劉濟屯人,原先家中也薄有資產。雖算不上鄉紳級別,可過的也是家有長工,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。
天啟元年,對遼沈的漢民來說,那真如晴天霹靂一般,大明竟然戰敗了。
後金女真韃子來了。韃子們完全沒有安民的意思。韃子們擅長的也只是到處殺人搶掠,漢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。
仗著山村位置偏僻,劉才家心驚膽戰的過了2、3年,各地消息越來越壞。
各地生活了上百年的漢民,都成了韃子們的奴隸。
面對奴隸,韃子們不但沒有封刀,反而變得越來越瘋狂。劉才熟悉的小山屯都被韃子們殺了個雞犬不留。
漢民真的沒有活路了。
面對越來越近的屠刀,劉才只好全家逃向關內。
劉才家是有預謀的逃亡,事先準備的比較充分。他把家裏的糧食全都換成了幹糧和細軟隨身攜帶。
沒想到,人離鄉就是賤啊。
逃亡路上的艱辛就不說了。劉才的爹媽和最小的孩子都沒熬過來,先後倒在了逃亡路上。
到京城大興時,劉才全家只剩夫妻二人和兩個大點的孩子。糧食也快吃沒了,細軟也剩的不多。
更要命的是,到了京城這個初步目標,劉才發現他失去了方向。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兒去?也看不到一點生活下去的希望。
最絕望的那幾天,劉才已經準備賣身為奴了。全家都賣,只要能給口飯吃。逃難的,可能早晚都會是這種結果。
萬萬沒想到,想到這兒劉才滿心都是僥幸。
幸虧沒走哪一步。
幸虧來到了京城。
幸虧堅持到了最後一天。
真是萬幸啊,這是劉才最真的想法。
朝廷就是朝廷,朱家皇爺還真的管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。
朝廷先是開始賑濟。那粥雖然稀,可還能讓人活下去。
後來朝廷還把難民們按戶編為保甲,按百戶一保安置地方。
最稀罕的還是朝廷派來帶頭的小哥,人不大,管的多,懂得也不少,手也夠硬。
不過,那小哥下手也真狠,不聽他招呼的一律不發口糧。張家的那個老三不服,被他一下就打到在地。
好厲害。
那小哥也有真本事。難民這麽多戶,相互之間也都不熟悉,可在那小哥的安排下,沒幾天,就把房子建起來了,大夥再也不用住那破爛的窩棚了。
就沖這一點,大夥就都心服口服。
那小哥姓什麽來著?
對,姓牛,叫牛金星。
你看人家小哥這名字,一聽就是有學問的人起的。
劉才口中的牛金星,就是少年隊的牛二。
金星這個大號,還是信王親賜的。
信王當初檢閱時對他的激勵,牛二牢記在心。
從那天起,牛二瘋了一樣的訓練,終於在月底會操拿到了全隊第一。
當然,那次評比幸虧沒算內務積分。
牛二拿了第一,信王也說話算話,給他賜名金星(朱由檢的惡趣味)。對這個名字牛二非常滿意。
整個難民編組後的安置工作,都是信王府一手完成的。
安置工作的順利完成,也讓等著看熱鬧的勳貴們大吃一驚。
這點安置工作在朱由檢看來,並不算什麽。少年隊的成長讓他更加開心。
此次少年們或一人管一保,或2人管一保,竟然沒出什麽大亂子,任務都完成的不錯。
回看整個安置的過程,“這個時代的百姓要求還真是低啊!”朱由檢心中十分感慨。
信王府的安置策略很簡單,嚴格控制難民的口糧,聽話的有,不聽話的無。有挑頭鬧事的,迅速鎮壓。王府衛隊都做好了隨時出動的準備。
難民服從管理以後,信王府組織難民修建居住的房屋。不是各家修各家的,而是大家集體修建。
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。
百戶難民組織到一起,有信王府提供各種資源,修建框架式的聯排房屋速度還是很快的。
只半個多月的時間,難民就住上了新房。實際上如果不是土坯磚的限制,房屋還能再早一些成型。
有飯吃,有房住,難民的心也就穩住了。
下一步,就是安排難民的生活了。這才是真正的難題。
這些遼東失地難民註定是沒有地可以耕種。
他們未來只能靠做工而活。
在工坊還沒建成投產之前,朱由檢為他們安排的活路,就是水利工程。難民們工錢暫時沒有,有的只是基本的口糧。
有這麽多的勞力,徐光啟為皇莊設計的水利工程就可以全面鋪開了。
在徐光啟和湯若望的指揮下,難民將以百戶為單位,在皇莊展開農業水利大會戰。
此次水利工程,不單單是解決皇莊農田的水利灌溉問題,還是對皇莊所有河流地形的大摸底。修建水利設施的同時,還要找出適合修建水能機械的河段,為將來工坊的動力來源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先修水利工程對朱由檢來說,還有另外一個好處。就是可以用水利工程來磨合難民的組織協調性。
這些難民基本上都是農民出身。
來自鄉村的農民比起城市的市民,先天就缺少一種組織協調性。
農民的生活模式是自給自足。自己種糧種菜,自己織布成衣,自己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,很少與外界交流。
這種生活模式就註定了,農民天生缺少組織性,他們更容易接受宗族這種組合方式。
市民與農民不同,他們衣食來源都要靠交易獲得。他們天生就有對外交流的習慣,不交流他們很難生存下去。這種生活模式使市民更容易與陌生人組織交流,但也使得市民遠比農民更圓滑。
朱由檢的工坊需要的是產業工人,是有組織的工人,他們需要彼此協調合作。朱由檢設想中的流水線作業方式,更考驗工人的團結協作。某種意義上,產業工人和軍隊的戰士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難民們農民的心態要轉化成那種工人的職業狀態,需要大量時間的培訓。水利工程工地上的工作,恰好可以提供這種初級的培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